课程简介

一、课程定位 《信息技术》是面向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,强调基本知识的掌握,突出操作技能的培养,强调使用意识的形成,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,掌握使用常用办公软件进行信息处理的技能,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进行沟通、学习、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以适应计算机工作环境对现代职业人才的要求,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、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,是各专业学生培养计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。 二、课程作用 《信息技术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。本课程通常开设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学年,是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,也是其它专业课程的先行课。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管理计算机的能力、文字编辑、数据分析、演示文稿制作、互联网应用学习能力等,为我校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培育信息化能力、信息化素养,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医学信息检索、养成基于互联网的终身学习习惯等。该课程为我校中医药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重要支撑,对人才培养及就业能力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 三、课程内容 结合学校中医、中药、针灸、护理的人才培养方案,遵循"理论够用、实践为重、能力培养"的原则,重新组织教学内容,分为信息技术、操作系统、word、excel、PowerPoint、数据库管理系统、计算机网络、网页制作、多媒体技术、信息安全十大模块,涵盖各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10个方面的知识能力点。基于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能力,设置了28个典型情境案例,理实一体化共计72学时。其中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。 具体如下表所示。信息技术模块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、Win10操作系统方面的知识,通过5个典型案例完成学习;Office办公软件模块主要涉及word2016、Excel2016、PowerPoint2016以及Access2016的相关知识,通过15个案例完成学习,网络应用模块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、网页制作、多媒体、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,通过8个案例完成学习。 四、课程目标 (1)知识目标。掌握计算机系统、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;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;熟悉常用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。 (2)能力目标。运用Windows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进行日常管理;运用OFFICE软件、多媒体制作软件处理日常办公事务;运用Internet处理各种网络应用。 (3)素质目标。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,树立严肃认真、实事求是、高度负责的科学态度;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;培养学生的团队、协作精神、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。 五、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采取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。我们现已利用学校优慕课网络平台建成了课程学习网站,学生需要按照任课教师安排,在网络上(即线上)开展自主学习。课程的评价考核采用全程化(平时、期中、期末)、立体化(平台自学参与度、作业、单元测验)和标准化(CCT考试)的方式。 学生的最终成绩为平时成绩 X20% + 期中成绩 X30% + 期末成绩 X50%的权重比例计算,其中平时成绩=平台活跃度*40%+提交作业*30%+单元测验*30%的权重比例计算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,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,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工具,为专业学习和就业岗位需求提供信息化支撑。

顶部 底部
二维码
您没有权限访问该栏目!